為宣傳國家圖書館,培養社會公眾的圖書館意識,國圖將自己的98歲生日確立為首個“國家圖書館日”。9 月9日,百余名國圖讀者通過預約,走進我國中文書刊的最終檢索基地,了解“圖書館里的故事”。
40厘米高“運書車”
國圖的書庫分為報庫、善本庫和基藏庫,其中,基藏庫共有20層,平均每層使用面積2000平方米。
9日上午10時,30余名讀者從國圖南門二層紫竹廳的閱覽外借出納臺進入基藏庫。高約40厘米的軌道在自顧自運行著,這是國圖1987年開館時引進的一套德國設備——書刊傳送系統。該系統共有130部自走臺車(每班使用約50輛),40個站臺,爬升高度為17層,設備路軌總長400余米。
國圖典藏借閱部副主任胡志成介紹,這個下面帶有軌道滑輪,上面是“不倒翁”式車廂的自走臺車,當時購買的價錢相當于1/2輛大巴的費用。
自走臺車每日按工作人員的指示操作把讀者借、還的圖書送回書庫或送到讀者手中。
書架也有“方向盤”
據統計,不算地下2層和3層的善本庫,1~17層每層約有1000個雙面固定書架,總計17005個。在地下一層的保存本庫中,還有密集書架1974個。共有1600萬冊圖書存放在這些書架上。
來到保存本庫明顯感覺很涼快,胡志成介紹,由于保存本庫中放置的都是永遠保存的館藏中文文獻,入藏后只藏不流通,所以,這個庫房要保持18至22度的溫度,讓圖書有一個較好的保存環境。
保存本庫里的通體白色書架高兩米多,寬約1.2米。一般三五個組成一組,每一組書架與地板有軌道連接,書架側面有一“方向盤”,可操作書架移動。“小姑娘也可以操作,一點不費力氣”。